先来说说 GLB。以前如果想购买 2.0T 高功率的七座版本,需要支付 31.19 万元的指导价。而现在,全国经销商普遍提供 10 万到 10.5 万元的现金优惠,最低成交价降至 20.84 万元。这一价格并非针对库存车的甩卖,而是 2025 款改款的现车。动力方面,依然搭载 2.0T 发动机,最大马力 190 匹,百公里加速时间约为 8 秒。虽然不算特别快,但足以满足日常代步和家庭自驾的需求。空间方面,2829 毫米的轴距,可选七座布局,与途观 L 等合资 SUV 相比,GLB 无疑将豪华品牌的门槛大幅降低。
有人可能会问,降价是否意味着配置的减少?经过仔细查阅配置单,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。氛围灯、进口的柏林之声音响、L2 级驾驶辅助系统,这些高端配置依然一应俱全。奔驰标志性的 Artico 皮质座椅,如今也成为了标配。这并非夸大其词,根据乘联会四月的终端成交数据显示,GLB 的成交均价已降至 23 万元以下,销量环比增长了 42%。总结而言:GLB 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和丰富的配置,对同级别车型构成了巨大冲击。
再来看看 EQC,这款车型在发布之初,曾是奔驰电动化战略的门面担当,上市时的售价从 57.98 万元至 62.28 万元,不少消费者感叹:“买得起 Model X,未必养得起 EQC。”然而,市场是残酷的,特斯拉、蔚来、理想等品牌通过一系列的竞争策略,将纯电豪华 SUV 的价格压低至 30 万元左右。如果奔驰不采取降价措施,销量可能会归零。因此,今年四月,EQC 迎来了大幅降价,广东地区的经销商甚至贴出优惠 14.1 万元的海报,江苏某些 4S 店更是喊出“清仓价 22.9 万元”。如此一来,落地价不到 26 万元,与汉 EV 的高配车型价格相当。朋友们,这可是带有三叉星徽的中大型纯电 SUV。
谈及配置,EQC 当年的用料即使放在今天也毫不逊色。前后双电机,总功率达 300kW,百公里加速仅需 5.1 秒,轻松超越 GLB。NEDC 续航里程为 500 公里,虽非顶尖,但足以满足日常通勤需求。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其豪华氛围:怀挡设计、双联屏、64 色氛围灯以及全车隔音玻璃,一进入车内,便能感受到浓郁的高级感,仿佛在诉说:我依然是那个奔驰。如今只需二十几万元即可体验,岂不令人向往?
有人可能会担心电池质保和后期的保值问题。我也有同样的顾虑,因此查阅了奔驰的官方声明。声明中明确指出,电池组享有 8 年或 16 万公里的质保,三电系统的软件更新也会持续推送。至于保值率,纯电动汽车本身贬值较快,EQC 从 60 万降至 30 万,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折旧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未来的贬值空间相对有限,这让我感到更加安心。
宝马 X5 为何会感到压力?别忘了,其指导价从 60.5 万元起,即使终端有优惠,也需 50 多万元。而 GLB 只需加点钱就能升级为七座版,EQC 则配备了电动四驱系统,百公里加速仅需 5 秒多。这些潜在用户是否会因此动摇?数据显示,4 月 X5 的销量环比下滑了 18%,而在北京的豪华车销售渠道中,GLB 的咨询量已飙升至前三。销售人员直言,客户进店后的第一句话往往是:“还能再便宜点吗?”
且慢欣喜,这场价格战不仅是奔驰的自我救赎,更是豪华车市场“内卷”的升级。过去,30 万元只能触及 Q5L 的门把手,而如今,奥迪 e-tron 的优惠后价格已与 EQC 处于同一区间。曾经,X3 依靠性价比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,但现在,GLB 已经配备了七座布局。谁能料想,2025 年的豪华 SUV,其价格竟已降至合资 B 级轿车的水平?
当然,降价背后也存在隐忧。经销商库存高企,现金流紧张,这是显而易见的问题。奔驰为了清库存、压产能,将压力转嫁给了 4S 店,这是否会影响售后服务的质量呢?我实地走访了几家店,发现维修保养和延保套餐依然在提供,工时费也照常收取。不过,销售人员频繁在客户群中催促成交,担心优惠政策随时可能取消。对于有意购买的消费者,建议在与销售人员谈判时争取更多的优惠,如礼包和装潢等,毕竟在厂家对经销商施加压力的情况下,此时不争取一些额外福利,未免有些可惜。
写到这里,可能会有人提出疑问:奔驰这样做,是否会削弱品牌的高端形象?我的观点是,时代已经改变,单靠品牌光环已不足以支撑高溢价。豪华品牌需要通过硬实力和服务重新证明自身价值。如果奔驰不主动调整价格,只会被特斯拉等品牌超越。与其被动等待市场淘汰,不如主动求变。GLB 和 EQC 就是最佳的试验田,通过降价提升销量,同时保留核心的豪华特质。只要产品质量不出问题,消费者并不会过于在意其过去的价格,关键在于当前是否物有所值。